龢,現代漢語規範三級字,普通話讀音爲hé,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中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。“龢”的基本含義爲同“和”;引申含義爲和睦,如其終也,廣厚其心,以固龢之。——《國語》。[1]
字源演變
龢,最早見於甲骨文。後逐漸演變爲楷書體及簡化版的“龢”字。
[1]其字源演變圖如下:
詳細釋義
拼音 | 詞性 | 釋義 | 英文 | 例詞 | 例句 |
hé | 形容詞 | (通作“和”)和諧;協調 | harmonious;coordinated | 正六律,龢五聲,雜八音,養耳之道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》 |
和睦 | harmonious concordant amiable | 其終也,廣厚其心,以固龢之。——《國語》 |
參考資料[1] |
古籍釋義
康熙字典
【亥集下】【龠】龢·康熙筆畫:22·部外筆畫:5《唐韻》戸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胡戈切。並同和。《說文》調也。《廣韻》諧也,合也。《左傳·襄十一年》如樂之龢。《前漢·敘傳》欥中龢爲庶幾兮,顏與冉又不再。《注》龢,古和字。又晉邑名。《晉語》範宣子與龢大夫爭田。又殿名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前殿靈臺,龢驩安福。《注》龢驩,殿名。又鍾名。《六一題跋古器銘》寶龢,鍾也。又人名。庾龢。見《晉書》。
[1]說文解字
【卷二】【龠部】龢調也。從龠禾聲。讀與和同。戶戈切。說文解字注(龢)調也。言部曰:調,龢也。此與口部和音同義別。經傳多假和爲龢。從龠禾聲。讀與咊同。禾各本作和,今正。此言其音同而已。戸戈切。十七部。
[1]字形書法
字形對比
書寫演示
1 | 2 | 3 | 4 | 5 | 6 |
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
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
19 | 20 | 21 | 22 | | |
參考資料[3] |
書法欣賞
草書-王鐸-《書法字典》 | 行書-王鐸-《書法字典》 | 楷書-王鐸-《中國楷書大字典》 | 隸書-乙瑛碑-《書法字典 》 |
參考資料[4] |
音韻彙集
方言集匯
客家話[海陸腔] fo2 fo5 [客英字典] fo2 [臺灣四縣腔] fo2 fo5 [寶安腔] fo2粵語 wo4
[1]中古音系
時代 | 聲韻系統名稱 | 聲母 | 韻母 |
隋唐 | 擬音/高本漢系統 | ɣ | uɑ |
隋唐 | 擬音/王力系統 | ɣ | uɑ |
隋唐 | 擬音/董同龢系統 | ɣ | uɑ |
隋唐 | 擬音/周法高系統 | ɣ | uɑ |
隋唐 | 擬音/李方桂系統 | ɣ | uâ |
隋唐 | 擬音/陳新雄系統 | ɣ | uɑ |
參考資料[5] |
用法搭配
相關組詞龢寧、龢同、龢利、龢熟、龢平、龢民、龢囉、龢鑾、龢會、龢隨
[2]